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港商倒閉的深層遠因

信報財經新聞 / P31 / 經濟.企管 / 珠三角都會區發展論叢 / By 王兆俊

2008-11-17

  金融海嘯來襲,最壞時刻未到,珠三角的港商企業卻早已飽受各種不利因素煎熬:出口市場放緩、人民幣升值、原料價格上漲、勞動成本上升、信貸融資困難等等,嚴重壓縮珠三角港企的生存空間。悲觀預測,珠三角六萬港企中,今年內可能有近半結業。

  金融海嘯初現時,有商會代表和港企廠主,以受害者之姿態陳述港商面臨困局,不約而同把矛頭指向內地政府的種種措施,包括環保法規和勞動合同法等,明示暗示粵政府促使產業升級的手段是港商的催命符。

沒有永遠的廉價工場

  簡化和推諉,使人模糊了焦點,失卻問題的核心。在內地設廠的,不只港資,還有台資和外資,但港資似乎是經營環境轉變的最大苦主,為什麼呢?既然香港時常對外聲稱有內地聯繫云云,如果港企有自主品牌獨門技術,又怎麼打不進內銷市場?早早配合內地甚至全球發展步伐部署產業升級,向產業鏈的高端進發做難以取代的高增值生產,又何懼成本上升?最乖巧的是,將問題歸咎內地的新環保法規和勞動合同法,如此思路,不啻把內地視為一個存在只為讓港商賺錢、可以隨便污染、資源可以隨便取用的永遠廉價勞工人力市場。

  其實港企的真正死因,就是追不上社會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步伐而被時代淘汰,關鍵就是產業升級的速度(如果有的話)跟不上社會環境轉變的速度。談產業升級,要由資金的來源地談起,就談香港的科研情況。香港有成效諱莫如深的數碼港,有辦得不錯但要和「發展商」爭地的科學園,有默默耕耘的創新科技署,不能說香港不具備科研的格局。

沒做科研就沒產業提升

  但從數字上看,香港的研發活動,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0.8%,與其他地區的2至3%不等有巨大落差。香港不論政府、商界至民間,對科研投入偏低是不爭事實,隨便走訪各大專院校的理工科研究院,研究生十之八九都是內地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大主因:第一是政府在關鍵政策上未能鼓勵商界投入科研,例如在不少國家地方,商界投入科研可以獲得稅務優惠,但香港沒有;第二是香港的商界多年來瀰漫用最少成本和時間賺最大利益的暴利心態,商人只知捕捉和利用短期的市場走勢賺取短期利益,自我美名為靈活,其實是沒有耐性和視野去長期開發一門產業。

  各行各業,賺錢以後都一律將資金投資錢滾錢,而不傾向投放在科研開發上去從根本提升技術和競爭力,近年甚至連實質業務都懶做,索性在股海投機取巧。短視心態惡性循環,產業趨短期化、金融化以至泡沫化發展。這種心態沉澱在香港人的基因,在官府、巨賈、同事和街坊之間充分體現,香港的不足完全暴露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之下,其來有自。

  政府投入不足,在關鍵政策上未能提供誘因,再加上香港的短視心態,使香港在科研風氣和實力上遠不如其他亞洲地區如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甚至內地。這種反進步的傾向反映在珠三角港企上,遲遲無法提升產業,來來去去只以剝削工人壓低成本來競爭,但珠三角會永遠是廉價工場嗎?

金融獨大就是金融中心?

  金融海嘯清楚顯示,過分側重金融的經濟是多麼脆弱,特別是香港的所謂金融中心地位其實多麼單薄。據倫敦市法團在今年3月發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標報告,香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是全球排名第三的金融中心。但報告同時指出,在全球、國際、特定範疇、國家和地區五種金融中心角色當中,香港只是國際和國家金融中心,還算不上是全球金融中心。香港和紐倫不但得分差距很大,而且紐倫兩地同時擔當了上述五種金融中心角色,只擔當兩種角色的香港如果真要歸類,只能算是和分數非常接近,角色也一樣的新加坡同級。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豪言香港要跟隨倫敦和紐約的步伐全力發展金融業,固然是樂觀自信,其志可嘉;其實即使紐倫兩地,金融業強大之餘,其多元產業如文化藝術等等也屬世界領先,說香港要學紐倫,到底要怎麼學?還是不過利益繼續向現有的金權結構傾斜,其實無心也無力改變現狀的官式修辭?

  如果香港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那就是金融業不足以支持香港長遠穩定發展,香港必須發展多元產業。而因金融海嘯而惡化的港商倒閉潮,其實只是香港長期傾向金融投機,忽略科研使商界缺乏產業提升動力的惡果。

多元發展是唯一出路

  曾特首在東莞考察,對內地提出的四點要求,即使能救港商於一時,若港商不知進取轉型,也救不了未來。面對目前困境,當局在推行短期措施如協助港商融資外,還應盡快改善香港的科研環境,從根本上改善香港的結構平衡。例如參考外地的科研稅務優惠,為商界提供誘因;由政府牽頭,增加對大學的科研資助和科研學額,並以稅務優惠鼓勵企業參與;整合科學園和數碼港,增加投資科研基建,為畢業生提供工作機會;與內地政府合作,加強協助珠三角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其實在七十年代後期,殖民地政府曾經推行產業多元化政策,後因中英談判、香港回歸而夭折。科研不是朝夕之事,香港可說在九十年代中後期才開始有科研的概念,港商追不上內地發展的步伐而被淘汰,非常無奈卻非不可預見。着手發展多元產業,加強科研投入,雖是臨渴掘井,卻總比守株待兔好,比坐以待斃強。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

沒有留言: